您的位置::佳沃农业网 >> 二节豆属

苏皖小麦优质优价去库存力度影响后市八角属

时间:2022年10月12日

苏皖小麦优质优价去库存力度影响后市

2016年苏皖地区新麦产量和质量受降雨影响明显,品质分化导致麦价多轨道运行,麦市优质优价凸显,苏皖小麦成国内麦价洼地,饲料麦阶段性替代明显。预计后期在流通市场粮源少而政策性库存高企的情况下,政策主导苏皖麦价运行空间。

苏皖小麦成国内麦价“洼地”

因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量形成关键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,苏皖地区新麦产、质量明显下降,小麦不完善粒、赤霉病率较高,等外粮比重较大,难以达到储备及托市收购质量要求。国家统计局关于2016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显示,江苏夏粮总产量1216.5万吨,上年为1271.7万吨;安徽夏粮总产量1387.7万吨,上年为1414.7万吨。因新麦上市价明显低于托市收购价,安徽、江苏分别自5月31日、6月3日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。

苏皖地区新小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质优新麦采购难度较大,品质间价差较大,局部区域因受灾较为严重,面临无粮可收的困境,质差小麦因价格优势促使其阶段性“北上南下”流通明显。区域间、品质间“买方”市场与“卖方”市场氛围交错,“有价无市”与“有市无价”并存。夏粮收购期间,苏皖麦市阶段性行情走势明显,托市收购、饲用麦替代及跨区域采购等因素影响麦市阶段性行情。

自5月下旬苏皖地区新麦陆续上市至7月初,新麦收购价弱势运行,价格跨度较大;7月上旬,随着产区新麦产、质量明朗,质优新麦市场行情逐步攀升,而质差小麦因饲用替代,其价格重心也呈现上移态势;8月中旬,随着流通市场质优粮源大幅减少以及面粉企业新麦加工需求提升,质优新麦收购价攀升至托市收购价附近;9月上中旬,随着麦价处于高位,加之托市收购接近尾声,麦价高位震荡,局部区域有所回落。今年苏皖地区新麦收购周期明显拉长,流通市场优质粮源规模化采购难度加大,滞留流通市场的粮源中,质差小麦占比较高,苏皖小麦成国内麦价洼地。

阶段性“北上南下”流通明显

苏皖托市启动时间较上年略晚,托市收购进度“先慢后快”。上年江苏5月26日、安徽5月28日启动小麦托市收购,今年两省启动稍晚,且托市收购进度呈现“先慢后快”态势,跨区域采购较为明显。江苏及安徽小麦托市收购量呈现“一减一增”态势,截至9月30日,苏皖地区小麦托市收购量961万吨,较上年增加16万吨,其中江苏408万吨,同比减139万吨;安徽553万吨,同比增155万吨。

苏皖新麦质量参差不齐,质差麦占比较高,麦价多轨道运行,价差较大。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公布的《2016年我国夏收小麦质量调查报告》显示,江苏2016年产小麦容重中等及以上比例和千粒重不如去年,不完善粒含量比正常年景明显增加;安徽2016年产小麦容重平均值757g/l,变动区间662~831g/l,较去年降低20g/l;不完善粒含量平均值为12.6%,较正常年景明显增加。针对新麦质量大幅下降的特殊情况,苏南地区相继出台等外粮收购政策,放宽不合格小麦收购标准,专仓收购、单独储存,同时积极联系饲料、酒精生产企业消化不合格小麦。安徽继上年7月28日对超标小麦出台临储收购政策之后,2016年7月26日再次启动临储收购政策,截至8月31日收购数量32万吨。苏皖地区新麦市场价格呈现两极分化现象,优质优价、劣质低价凸显。

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,种粮收益较上年下降。苏皖地区小麦生产渐趋规模化,导致其商品率提高,传统售粮模式发生明显改变,尤其是种粮大户等新型生产主体因资金、仓储等诸多因素制约,集中售粮压力较大。由于新麦产、质量下降,加之麦价低位运行,农户种粮收益较上年下降。安徽普通种植户(100亩以下)、中等种植户(100~500亩)、种植大户(500亩以上)亩均纯收益分别为143.48元、-260.22元、-309.99元。据江苏省物价部门对夏粮小麦的种植成本和效益调查,无论种田大户还是散户,今年亩均亏损超百元,种越多亏越多。

苏皖麦市贸易价差空间较大,经营量受品质制约明显。粮库、粮食贸易商因风险控制意识较强,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多采取“以销定购”经营策略,自身贸易粮源库存数量较少。新麦因质量因素尤其是赤霉病、呕吐毒素等内在的质量指标要求高,加大市场贸易难度,市场主体粮源采购较为谨慎,粮食贸易商以往“边购边销”,以“量”为主的经营模式受到较大程度制约,麦市贸易活跃度下降,但因新麦市场收购价格跨度大,使得贸易利润空间明显增加。

苏皖粮企跨区域采购储备小麦,苏皖小麦“北上南下”流通中饲料麦占比高。降雨改变南北小麦市场购销格局,以往北方麦区粮企采购苏皖地区相对价低小麦,而今年因苏皖新麦产、质量下降明显,苏皖地区粮企被迫高价采购北方小麦。苏皖新麦质量明显下降导致储备粮招标采购面临补库需求大、补库成本高、补库难度大的格局。苏皖地区质差新麦因其价低,加之饲用替代需求旺盛,使得其市场购销活跃度好于制粉小麦,阶段性“北上南下”流通明显。

配麦降低成本较为普遍,面粉企业产品质量管控压力大。质优粮源与质差粮源巨大的价差,促使市场主体加大不同品质新麦之间的搭配力度。为降低粮源加工成本,面粉加工企业加大质优新麦与质差新麦搭配使用,今年国家加大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,部分大型面粉企业因面粉质量中呕吐毒素超标遭受查处,这使得面粉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管控压力明显加大,尤其是在行业不景气而原粮采购成本因品质差异价差巨大的情况下。

政策主导苏皖麦价运行空间

2016年4月中旬,江苏省政府出台补贴政策,至5月底结束,凡竞拍国家临储小麦的企业,苏中地区给予0.015元/斤的奖励,苏北地区给予0.02元/斤的奖励;安徽自5月底出台国家临储小麦拍卖补贴政策,对限定区域的国家临储小麦在2016年6月10日~30日期间通过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竞买2013年和2014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,省财政按照60元/吨的标准,采取“以奖代补”的方式给予购买企业一次性补贴。

由于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过高,其与市场价的价差较大,导致苏皖地区临储小麦库存消化速度缓慢。据统计,自2016年6月初至9月底,苏皖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2029.3539万吨,实际仅成交7.8192万吨,平均成交率0.39%。据统计,截至10月中旬,苏皖地区国家临储小麦(不含2016年产小麦)剩余库存数量为1690万~1700万吨,同比高870万~880万吨。考虑到2016年托市小麦收购数量同比增加16万吨,苏皖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库存数量为2650万~2660万吨,同比高880万~900万吨。

随着苏皖地区夏粮收购结束,秋粮收购也紧随而来,由于苏皖地区政策性库存数量同比增加明显,秋粮收购仓容压力较大,政策性粮源“去库存”压力加大。由于今年夏粮收购苏皖地区小麦托市力度大,且大量质差麦流入饲料市场,流通市场粮源数量同比下降明显,这也使得后期用粮主体对政策性粮源的依赖度提高,政策性粮源的投放力度对麦价走势影响较为关键。

苏皖地区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继续执行,一定程度上将支撑麦价的底部。预计后期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将成为苏皖地区麦价的顶部,麦市行情仍将延续优质优价格局,苏皖地区高企的政策性粮源库存,制约后期小麦市场价格空间,去库存力度将影响麦价走势。

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服用后多久起效

治疗烧烫伤外伤的中药有哪些

怎样做才能养肾补肾

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的成分有哪些

玫瑰痤疮初期应该注意什么

友情链接